今日分享丨学习美团:王兴如何带团队复盘?
我旁观过很多企业的业务复盘会。 项目结束后,大家会聚拢在一起,花2小时左右的时间,总结一些业务经验,发现没做好的地方就说下次一定要注意。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。 甚至有一些创业公司,因为业务跑不好,问题太多,老板为了避免尴尬,甚至省略了做复盘的环节。 与之对应,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。 王慧文(美团联合创始人)说: “一个能做出高质量复盘的组织,差不多是可以做好所有事的。” 当时我还不能理解这句话对美团意味着什么。 后来,我陆续深度聊了100多位美团的同学,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:无比重视复盘。 这背后都指向了美团这家公司为他们带来的习惯—— 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复盘。 很少人知道,美团会为了复盘,投入多少时间。 在2010-2011年,当时美团还是个创业公司,团购业务面临着“千团大战”,这是生死之战。 为了赢得“战争”,美团也和很多创业公司一样,资源紧张,所有人一周要工作6天。 正常来说,应该把延长的时间都投入到业务拓展中,这样才是“把资源花在刀刃上”。 但是,在美团,这些延长的工作时间,大量都被拿来做复盘。 当时,王兴每天都会和团队复盘“又上了什么团餐、效果怎么样”。 每到周六,这个多出来的工作日,王兴会花一整天的时间带团队做一周工作的详细复盘。 哪怕战事再凶猛,王兴也还是会让自己和团队在复盘上花掉20-30%的工作时间。 我很好奇,为什么他会花这么多时间来复盘,而不是做业务呢? 后来我才想明白,美团之所以能在团购、外卖、酒旅等领域快速学习,战胜对手,主要就是通过复盘。 通过复盘,成功的动作会被发现,分析其原因后,会被抽象成执行标准,被所有人整齐划一的执行。 失败的动作则会被找到原因、建立相应制度,让同类问题从此不再发生。 比如,团购业务,给商家页面上团购套餐时,通过复盘,美团发现: “团购套餐要想有吸引力,不只要折扣力度看起来足够大(这个可以通过往套餐里多塞凉菜、饮料来做到),还要求团购套餐中,至少涵盖一道主菜,主菜得是在菜单前几页的大菜,用户才会觉得想吃!” 后来,团购套餐要有主菜、折扣力度要足够大,变成了团购运营的标准动作。 再比如,在外卖业务抢商家时,也正是通过复盘,美团发现: “同样的面馆,大众点评评分最高、4.9分的那家如果能拉到外卖上,价值可能比10个评分4.7的餐馆都大。” 因为,只有最好吃的面馆,用户才乐意走更远的路来吃。 当用户看到,这家店居然有外卖,不走那么远也能吃到时,用户自然会被转化成外卖用户。 于是,运营动作、补贴预算,都应该向最好的商家集中。 当我知道复盘有如此大的价值时,我也很惊讶: 我也复盘过,也看过一些讲复盘的文章,为什么我就没感觉到,复盘会有这么大的用处呢? 当我比较了自己和王兴的复盘,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。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层面来阐述: 1.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好复盘? 2. 王兴是怎么带领美团复盘的? 3. 我又不是王兴,怎样才能做到像他一样复盘呢?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好复盘 我总结下来,有三种不同段位管理者的复盘。 第一个段位—— 就是我在文章开头讲的,一个项目结束了,老板让每个参与成员讲讲、总结一下这次项目的经验。 大家各自讲完。 有结果好的地方,就给个鼓励,说“不错”。 有问题,就郑重其事的说“下次一定注意”。 这样的复盘,基本上做一两次,就没有下文了,也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。 第二个段位—— 典型的就是刚创业那时候的我。 不过,好在我也在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待过,知道复盘单纯只是靠口头说说可不行。 我会让团队在复盘时,至少把核心数据列上。 项目做完,相关的核心数据到底有什么变化? 针对变化,再说哪里做得好,哪里做得不好。 我也完全沿用了百度的工作流程: • 每个大项目结束,都会拉大家一起复盘。 • 每周的周会,也是先过数据,盯着数据做复盘。 这样的复盘,倒是不至于像前一种情况,坚持不下去。 但是,一旦工作忙起来,团队成员总会找到我说: “咱这个复盘要不往后放放?先把下个活动做了?” 我通常就会点头答应。 其实不光团队不爱做复盘,我自己也不乐意。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,项目的复盘常常一拖几个月,周会也越开越短。 为什么会这样呢? 团队成员有一次说得很直接: “复盘没用啊!” 我后来一想,他说得对呀。 我们通过复盘,是能多知道很多事,然后呢? 既不能多挣钱,也不能少加班。 为什么还要做? 其实,团队反馈的问题,指向了我后来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原则—— 任何管理动作,要想能坚持,必须“让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收益”。 复盘正是这样的一个管理动作。 当我作为老板觉得没有收益、团队也觉得没有收益的时候,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坚持下去。 为什么我的复盘会没有收益呢? 原因在于,我的复盘总是结束在“知道了”和“下次注意”—— 根本没有把复盘的结果转化为行动。 没有行动,就不可能有收益,自然大家也就都不乐意做。 对比之下,美团在王兴的带领下,能花那么大精力复盘,正是因为让复盘的结果充分转化为了行动。 王兴和团队都看到了复盘的巨大收益,才会在复盘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。 王兴是怎么带领美团复盘的 接下来我以美团在“千团大战”,其中一个部门的复盘为核心案例,看王兴是如何带领团队复盘的。 在每个周六,一整天的复盘会上,王兴会提前让每个团队成员按照规范准备好复盘材料。 那会儿美团的主营业务,只有团购。 运营团购,做得最多的动作,就是找到商家、和商家谈下来上什么团购套餐、然后把套餐上线。 于是,负责找商家、上线团购套餐的同学,每周在复盘会上,要呈现的主要是下面两个内容。 第一,数据。 你所负责的范围,这一周的团购数据如何。 涨了跌了。 哪些团餐卖得更好、哪些团餐卖得不行。 第二,动作。 你这周,上线了哪些团餐,什么餐厅、什么菜系、具体什么套餐内容。 那好,数据有涨有跌。 但是,涨了就一定是好?跌了就一定是不好吗? 也未必。 有可能,今天是连续高温之后难得凉快的一天,大家中午都更想出门吃饭,于是,导致了团购卖得好。 也有可能,我们上这个团购套餐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直接拉到最高的销量,而是和这个很难谈下来的新品类商户,尝试第一次合作,之后拿到数据,才好谈下来这个品类的更多商家。 那好,到底啥样的数据是好?啥样是不好呢? 一般看到数据,王兴就会开始提问了,在复盘会上,大多数时候,他都在提问、和团队讨论问题。 比如,他就会问: “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、为什么要上这个团购套餐?” 因为目的不一样,决定了好坏标准也不一样。 团队会说: “这个是为了冲一下高销量。” 那下一个问题,自然就是: “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个团餐能冲到高销量呢?” 王兴总是会多追问几个为什么。 “因为两周前,上过这个商家的团购套餐,效果不错。这次又加大了优惠力度,效果就应该也会不错!” “那为什么结果,销量数据反而不如其他套餐呢?” 团队也未必能直接找到原因。 王兴就会和团队一起讨论。 比如,最后可能发现的原因是: 这家餐厅不太适合工作日吃,主要是周末家庭聚会才会吃。 由于两周前已经上过他家的团购,所以此前的团购很多用户还没消费完,就不会再买了。 这个时候,找到了原因。 下一个王兴会提的问题,就是: “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再发生?” 他最爱问的总是两类问题: 要么是“为什么”,要么是“怎么办”。 团队就会说: “此后,每次再上团购时,先看一下同一商家此前的团购,还有多少没消费。” 这一场复盘才算结束。 但是,并不是每个团队说了后续怎么做,就都会做到。 当看到一个问题重复发生时,王兴也会生气。 只不过,大多数时候,他只是用连续的追问来表达他的不满。 在复盘会上,让他生气的常常是三类问题—— “这个数据明显不对!为什么数据会错?” “这件事之前不是说要做吗?为什么没做?” “这个问题不是已经发生过了吗?为什么还会再次发生?” 他的不满和追问,又会成为新一次复盘的开始。 比如,当他看到,此前已经有过结论,在上团购套餐之前,要看看“同一商家此前的团购还有多少没消费”。 结果,同样的问题,又导致了某一天销量不及预期。 团队在他的追问下,就会开始思考原因: “因为这次上架套餐的是新员工,流程很多、新员工还不熟悉流程。” 那“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再发生呢?” 团队又会开始想办法,就会想到—— “不要总是依赖于员工记得流程、主动执行流程,最好的流程,是员工不需要想着,也不得不被执行的!” 那,对这个问题,就可以在系统上直接写个限制,同一商家,此前的团购套餐如果还有多大比例没消费完,系统就会禁止再上这个商家的新套餐。 后来,这样通过系统做限制也变成了美团的习惯: 能写在系统里的,一定写在系统里,能不依赖于人的主动性的,一定不依赖于人的主动性。 在这个过程中,我注意到王兴的复盘,和我的复盘有两个显著差异—— 第一,王兴的复盘,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收益呢? 因为他让团队把复盘的结果,都转化成了后续的行动。 甭管是业绩提升、还是升职加薪,都得有行动才能达成。 王兴的做法,一方面,是在“为什么”后,总会问“怎么办”,让团队想到做法。 一方面,则是因为王兴会盯着团队的结果,追问“之前说了要做的没做?”和“发生过的问题为什么再次发生?” 而且,王兴看得又细、记忆又好,这么一个老板的追问,给了团队必须行动的压力。 所以,但凡在复盘会上明确要做的事,没有人敢不行动。 第二,团队也不可能在第一天就做好复盘、达成复盘的标准,总做不到、难免就会有抱怨,很可能也就坚持不到实现收益的那一天。 这个时候,王兴对复盘足够坚持。 其实任何管理动作,一开始做的时候,团队和管理者都会很痛苦。 但是,只有坚持下去、扛过一开始的痛苦、每个人都达到标准,才能看到收益。 先行动、才能看到收益,那一开始,没有收益时,靠什么才能让团队坚持呢? 只能靠老板持之以恒的要求。 最终,美团实现了更高的业务效率。 美团的小伙伴们,也在跟随组织的复盘、学习过程中,取得了快速成长,不少小伙伴后来成长为了美团的业务骨干。 我在做管理咨询的过程中,经常会带着我的客户们,从没有复盘习惯、到慢慢感知到复盘的巨大收益,然后坚持复盘。 而且其实过程并不难。 作为老板,并不需要让自己变成王兴,而是只需要重复王兴在复盘时做的几个关键动作—— 就是“提问”。 对于大多数情况,老板和管理者们只需要反复坚持提出这三个问题: 第一个问题:“这个结果好还是不好?” 第二个问题:“这个结果为什么好/或不好?” 第三个问题:“怎样做,可以重复这样的好/或者避免这样的不好?” 因为,通过复盘提升业务成果的关键逻辑,就是“找到过去使得结果好的原因,将这个原因转变成后续行动的标准,使得结果持续的好下去”。 在大多数情况下,老板、管理者们的业务理解都是远远强于团队、也足以解决问题的。 只要团队能解答这三个问题、管理者觉得拿到了能说服自己的答案,一般复盘的结果都不会太差。 只不过,还是会出现两种可能让人头痛的情况: 第一种情况,团队成员的业务理解比管理者差很多,团队给出的回答总是不能让管理者满意。 第二种情况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记忆力,团队说了要做、结果没做,管理者又忘掉了。 这种时候,就需要为管理者引入一个辅助的角色了。 为了不让管理者必须自己记得所有事、自己花时间检查每一件事,要为管理者引入一个项目经理。 他们主要有两个作用: 第一,如果团队当前给出的回答不能让管理者满意,要监督团队后续必须给出新的答案。 在复盘会上,当团队给出的答案实在不能说服管理者时,项目经理也要让“重新回答、给出足以说服管理者的答案”成为一个todo,让团队给出时间、交付答案,直到管理者与团队达成一致为止。 只要项目经理坚持要求,团队在“必须完成”的压力下,就会开始主动思考. 遇到实在找不到答案的情况,也会向管理者求助、主动找管理者要求一起讨论问题。 最终,复盘的标准总会被达成。 第二,监督团队成员后续todo的完成情况。 在复盘会上形成的所有“怎么办”,都记录成todo,保证每个todo都有责任人、有时间点、有完成后的检查办法。 项目经理到点检查结果。 没完成的,和管理者说一声,管理者就可以施加压力、甚至影响后续的奖惩了。 如果完成了动作,但是效果不理想,也可以马上再复盘。 这个过程中,管理者主要要做的,就是重复提问、坚持标准。 而记录todo、跟进进度,都由项目经理完成。 这样对于管理者来说,也更容易坚持。 当复盘的结果变成团队做出的业务动作,团队和管理者一次次看到业绩提升时—— “每个人都看到了收益”。 自然,团队和管理者就会坚持下来,并随着看到的收益增加,乐意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复盘上。 结语 看到了美团是如何复盘的,我也才理解,为什么我认识的美团创业者们,哪怕公司只有几个人时,也坚持开周会。 因为周会,就是每周一次的复盘会。 而每个管理者,只要坚持提出那几个问题,坚持要求,就都能让团队开始复盘、并渐渐从复盘中感知到收益。 这也是大多数管理动作能够落地、并被坚持的必经过程—— 先靠着管理者的要求,让团队开始行动。 管理者坚持到团队达到标准。 最终,每个人都看到收益,此后可以自发坚持。 你的企业,就也可以通过复盘,拥有和美团一样的组织能力—— “快速认识和理解业务规律,并转化为团队的行动。” 这个能力,决定了组织前进的速度,也是创业路上,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 香港亚洲商学院 香港亚洲商学院成立于2003年,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注册成立的一所从事高等教育、研究生课程、学术交流及管理咨询服务的学术机构。 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香港亚洲商学院MBA EMBA本部中心欢迎你! Add:东莞市松山湖沁园路17号北大B栋8楼 Tel:0769-8997 8012;15814187245 Email:hkabc_emba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