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话题|你想成为管理者,还是优秀的管理者?
职业成长的表现,是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。企业的竞争,是人才的竞争。员工素质的高低,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。作为企业管理者,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、高水平、高能力、高效率的员工队伍,将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,并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。为此,管理者必须成为优秀的管理者。
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应该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,而不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。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。
PART.1
管理者需要具备“学习型思维”

学习型思维是指一种善于学习、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,是对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的变革。在现代企业中,作为企业领导者,尤其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,更应该具有这种学习型思维。
“学习型思维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善于学习;二是创新思维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,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地学习,并且在学习中创新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“学习型思维”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。如果一个人具有“学习型思维”,那么他会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、总结教训、吸取营养,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。这种不断地积累和转化使其得到提升,并最终达到成功的目的。
PART.2
管理者要培养“学习习惯”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,有了习惯之后,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。“学习习惯”就是在这种心理定势的作用下,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一种倾向性。
“学习习惯”是一个人终身的学习行为,也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能力。管理者要养成良好的“学习习惯”,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,让自己养成一种“自学”、“自修”的习惯,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。同时,管理者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地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专题培训或研讨活动。
PART.3
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反思

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反思,养成反思的习惯,并且在遇到不好的结果时,能在第一时间学会反思,而不是被迫去寻找解决方案。即便危机来临、必须快速反应的情况下,领导者也应该花时间停顿,观察和倾听: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让我感到焦虑的是什么?我是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,是我做错了什么,还是我没有去做什么?我现在又该怎么做?
如果没有进行自我反省,你就无法意识到,自己可能一直在为自己打工。公司就成了自身的一面镜子——所有优点和缺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当然,这也需要你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条件——你与生俱来的领导风格,每天的工作风格,你需要努力完成的工作,以及让你脚踏实地的工作习惯。
反思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天写日志,这样有助于让你关注自己的直觉,了解自身情绪变化会如何影响你的决定。专门留出时间来写日志,即便一天只有五到十分钟的时间,都有助于让你关注自己及身边所发生的的事情。
PART.4
管理者需要进行自我超越

彼得·圣吉说过: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。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永不停止学习,自我超越不是你所拥有的某些能力,而是一个过程、一种终身的修炼。其实我们很多人的人生潜力是没有挖掘出来的,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,我们可以不断地超越自我,不断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。
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停止了系统学习,停止了深度思考,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涯就此告一段落。等到自己成为父母之后,再将未完成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,自己不读书,却希望孩子热衷于读书。
这样做是其实损失的是两方,对自身来说,我们一代代的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,错失了自己的发展机会;对于后代来说,肩负着上一代的执着并不能很好的发展自我,这其实是一种悲哀。
我们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,并不受制于年龄,因此与其将自己的希望强加于孩子,不如努力超越自我,不断学习,不断挑战自己,不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。
提升自己,什么时候都不晚
香港亚洲商学院

·提供实打实的管理经验的交流和碰撞;
·提供相互促进,带领自己提升的平台;
·提供一个更具活力的渠道去吸收先进的行业知识,拓展自己的视野,打破一些固有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