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话题|企业招人难,谁是罪魁祸首?
Part.1/ 招合适的人难
现如今,招不到人已经变成了所有企业普遍通识性的问题了。疫情之下,招人难的问题再度地被无限放大。

一位在美团点评做了8年的HR在网上吐槽,因她发出的offer被候选人拒绝感到很伤心。
而另一位来自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也发出同样的感慨,直言今年的招聘太难了,问了60个人,却没有一个回复的人。
其实在很多行业和企业中都经常看到,招人难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。

而在面对招人难的这样一个问题上,必须要先理清一个基本逻辑,那就是企业实际上不是面临招人难的问题,而是面临“招合适的人才”难。
每个企业如果真的都想招人,那可以随便去各个地方找一大把,小时工、兼职工一堆,非常好招,但是这是企业想要的人吗? 很显然不是,所以招人难的核心定义其实是叫“招合适的人才难”。
Part.2/ 当代人才需求
那么,合适的人才,为什么不愿意加入?

过往企业招人的观念是我要如何如何来吸引人才,比如加大利益诱惑,加大广告投放,加大文化吸引,但是却完全不知道对方要什么,更不知道对方到底是谁。
比如企业认为人才需要的是赚更多工资,但是可能人才关注的是工作的新鲜感;
企业认为人才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,但是可能人才关注的是一种成就感;
企业认为人才需要的是多种福利待遇,但是可能人才关注的是一种团队氛围......
可以看出,多数企业并不真正了解当代应聘者的需求;没有意识到时代在改变,工作的追求也在改变。
现在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,他们对工作的要求中,职业发展前景、自我价值实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,虽然薪资和福利也很重要,但实现自我价值的优先级更高。可以说,新一代工作者,更加注重的是发展空间,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家糊口。
Part.3/ 优秀的企业懂得反思
优秀的企业懂得反思,懂得审视自身。不会一味地从外部找原因。
想招宝马,却只开得起宝来的价格;想要奥迪,只开奥拓的价格;业务需要专员,却想用专员的价格,换经理的能力。
这显然是行不通的,在要求应聘者的同时,也需要对自身作出要求,譬如增加制度的人文关怀。

一个注重人文关怀的公司能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提供反馈。公司可以通过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、员工代表会议或开放式反馈渠道来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。这种参与和反馈机制可以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,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。同时,公司也可以通过这些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方式,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。
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、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、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倡导,以及员工参与和反馈机制,都是体现一个公司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。这些细节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,也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和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。
注重员工人文关怀的企业定能收获大批应聘者,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会低;会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。
Part.4/ 注重管理与策略
招不到人,背后的真问题,是组织能力不够。是战略性的前瞻性不够。

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变化,依据本身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,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。现代管理学如MBA、EMBA等认为企业战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,并将其分为公司战略、职能战略、业务战略及产品战略等几个层面的内容。
企业在抱怨招人难的时候,可能是在掩盖组织的无力,策略的懒惰。也不应想着“万事俱备,只欠人才”。
在瞬息万变的时代,修炼管理基本功,提高组织能力,才是王道。
作为一个企业,管理者是最重要的“人才”。招人,渴求人才,也是希望招来能给你带来“策略”的人才。打铁还需自身硬。一个企业需要的,首先是策略,然后才是人才。

香港亚洲商学院

提升认知,开拓商业思维,关注我们